| 街镇 }资讯

殷行开鲁一村居委—8.28传播海派文化,融合沪语文字之美

上海话,俗称沪语,是主要分布于上海市区的方言,属于吴语,通常称为“上海闲话”,是现代吴语地区的最有影响力的方言之一。有人说,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错,正是由于有了上海话这样的吴侬软语,才会有海派文化的独特性和非凡性。
为了更好的传承沪语作为海派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8月28日下午的2点在开鲁一村居委活动室举办了由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杨浦区公共文化供给中心 殷行区文化活动中心承办,开鲁一村居委协办,邀请到了做客上海黄浦区茶文化协会在上海大学广告学系语言学阮教授为社区居民分享了一堂的《沪语与海派文化》专题讲座。共有20余位社区自治团队的成员和志愿者聆听了本场讲座。
近年来,上海逐步拓展了沪语的社会化应用领域。先是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专门开辟了一档又一档的用沪语来播报和主持的节目,接着中小学生的课堂上也出现了沪语课程,上海市区的多条公交车线路也设计了沪语报站语音提示系统,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股以沪语为主题的竞赛热潮。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父母对着孩子说上海话,小孩子却是用普通话来作答。应该说,沪语在年轻一代中已经慢慢失去了使用价值。
沪语是上海城市文化的一个标识,也能够代表上海这座国内一线城市的精神文脉。因此,保护和传承沪语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保留方言信息中的文化属性,以此达到维系地方文化的持久生命力。上海话既继承了悠久历史所传承下来的方言基础,也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因素。大量的移民在到上海避难、经商、求学、工作的同时,也把他们家乡的南腔北调乃至纯正的洋腔带到了这座城市,而语言之间的自我修复和校正,使得上海话很快吸收了来自各地,尤其是西方的语言发音,腔调等,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方言。比如很多用普通话读不押韵的古诗,用上海话读就能押韵,再比如“日头”为“太阳”取代,常被上海人挂在嘴上的“阿拉”也不是上海本地方言,而是取自宁波话。外来语对上海话的影响,如“摩登”一词来自“modem”,“脱口秀”一词来自“talk?show”等等。?
海派文化姓海,寓意海纳百川,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时尚和创造联系在一起。上海民间用语赶时髦,崇尚新发挥,奇思遐想的词语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海派文化的新奇的创造力。还有一些与商业有关的词语,如“买账”表示佩服、认输,“翻盘”指最后结果逆转,反败为胜,“倒扳帐”指事情过去后又重新提起等等。海派文化很前卫,这也使上海在很多方面多数时候都走在全国的前端。?
此次讲座旨在弘扬海派文化的优良传统,提升市民的综合文化素养,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对上海话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海派文化的精髓,了解海派精神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