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超市> 专刊专栏  > 其他
构建“三区联动”机制,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2010-06-01

构建“三区联动”机制,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


杨浦区学习办  朱小奎  张小英

    2006年,我区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基于杨浦区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历史“三个百年文明”的深厚底蕴,基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转型需要,基于区域内高校、科技园区云集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等三区联动”的创建机制,有效地整合了各方面的教育资源,2007年11月成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有力地推进了学习型城区的建设。
    一、探索“三区联动”机制的意义
    (一)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
    三年来,我区在“三区联动”工作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应对“知识杨浦”大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如何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势,积极创建杨浦知识创新区;如何全面调动各方资源,进一步推动区域科学发展,建设学习型城区,“三区联动”工作需要从实践到理论的再思考、再提高。探索相关机制是实践的推进、认识的深化和创新的保证,体现了“三区联动”工作的长效性、科学性和发展性。
    (二)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的关键举措
    学习型组织创建是创建学习型城区中的重要一环。我区机关、总工会、妇联和社区在强化自身机制、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等方面已作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在不断推进、深化的过程中,学习机会的开放性、学习资源的共享性以及互助、交换、合作模式的日益推广,使多元化的机制建设成为各类组织实现深入发展的关键。
    二、构建“三区联动”机制的实践探索
    三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三区联动”的创建理念,初步构建“三区联动”的创建机制,积极推进创建工作。主要作了以下两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建立机制,加大推进力度
    1、建立组织机制
    我们制定、下发了杨委?2006?10号《杨浦区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整合资源、各方参与,渗透“三区联动”的理念,逐步突破体制“瓶颈”,实现人员互动和资源共享作为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基本原则之一。专门成立了“杨浦区创建学习型城区推进指导委员会”,全区35个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与,共同规划、统筹、指导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各街道(镇)分别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吸纳了社区内高校、园区等代表参加,共同研究探讨学习型社区建设问题,积极构建社区与校区、园区联动的新格局。
    2、建立长效机制
    在学推委的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杨浦区建设学习型城区联席会议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吸纳了区域内复旦大学等5所高校、空军上海指挥所等4个部队营区、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等6所企事业和上海杨浦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聘请了12位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学习型城区的创建工作。邀请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参加各类重大创建活动等。通过共同参与、积极互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创建工作。
    3、建立激励机制
    我们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学习型城区创建工作。将开展“三区联动”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列入评选范围。在“2006-2007年度学习型城区创建先进集体和工作者”的60家单位中有17家是高校、企事业、部队和科研院所,占28%;100名先进个人中有12人隶属相关的联动单位,占12%;在获得杨浦区首批“创建学习型城区贡献奖”10名人员中有8名都在开展“三区联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通过表彰和激励,增强了社会各方继续推进“三区联动”的信心和动力。
    (二)加强整合,推进资源共享
    1、搭建平台,促进三区融合
    我们依托区域内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搭建信息互通平台,成立现代化的职工教育平台??杨浦职工电子书屋和职工网上谈心室。电子书屋内容涵盖政策理论、技术技能、卫生保健、家庭教育和休闲技艺等诸多方面。职工网上谈心室得到复旦、南政院等高校大力支持。
我们依托社区联手高校,搭建互动互惠平台,建立了高校教师科研点和大学生实践基地,为高校师生创造了教育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条件,部分高校也组织讲师团及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实现了互助双赢。在此基础上,各社区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有的成为社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生力军。
    2、整合资源,凸显创建特色
    我们重视文化资源整合,发掘高校、名校深厚文化底蕴,使其在服务社区中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人文特色,共同创建和谐、人文的社区。四平路社区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了“四平社区人文社区研究”和“学习型社区建设”两大课题的调研。共同开展文明礼仪、舆情调查、文艺演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活动。同时,社区为同济学子提供了义工爱心服务的平台,到街道各科室和居委会进行挂职锻炼、社会实践。联手打造有四平特色、凸显同济文化底蕴的人文社区,形成“社区的大学、大学的社区”浓厚的氛围。
我们重视智力资源整合,充分借鉴高校的智力优势,为创建工作提供科学保障和智力支持。2007年,区妇联与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研究所合作,制定杨浦区学习型家庭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上海市首个区级创建“学习型家庭”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为学习型家庭创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我们重视人才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校区的人才优势,加大力度,进一步发挥典型引领、激发创建活力。五角场社区以三区联动为抓手,推进社区教育发展。建立了高校专家志愿者工作室、大学生记者团、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巡访团,博士生讲师团等。到社区举办各类讲座每年达20多场,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
    (三)结合创建,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
    1、创新载体,提高实效,争创学习型机关
区机关党工委制定下发了《杨浦区机关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注重学习实效出发,充分利用三区资源,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如邀请部分高校参与“读书励志催奋进,构建和谐树新风”为主题的机关读书活动;在机关中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服务见习岗位;组织党员干部赴警示教育基地--五角场监狱开展廉政教育活动;与园区确定资源整合的实验项目等。体现了学习的拓展性、辐射性和实效性,着力建设业务精良、作风优良的学习型机关。
    2、拓展平台,应对挑战,争创学习型企(事)业
    区总工会建立区域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企业工会及高校工会的沟通,积极发挥高校的智力优势,建设一批开放有序、特色鲜明、功能强大的共享学习平台。如组建“杨工讲师团”,建设“杨浦工会大讲堂”,重点探索菜单式讲座点播模式;拓展职工电子书屋和网上谈心室功能,加强与高校图书馆的沟通,不断扩大藏书量;探索建立网上读书论坛,专家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队等,积极应对时代挑战,拓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争创学习型企(事)业。
    3、依托课题,加强融合,争创学习型家庭
    区妇联提出《依托“幸福港湾”,深化“三区联动”,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的课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调研、编写教材和开通咨询热线的方式为校区和园区提供服务。同时,通过邀请高校专家为女企业家开展综合培训、提供高端课程;培训企业和心理企业对社区家庭服务等,发挥妇联作用,进一步推动三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
    4、充实队伍,积极实践,争创学习型社区
    立足社区教育的实际需求,积极构建校区、社区、园区联手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工作格局。通过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和特色工作室,广泛招募各类高校、园区和营区的优秀人才,参与、指导各类社区活动。如文化中心与学校、企业联手,建立“绿色家园环保科普实验室”,组织小型多样的“沙龙”联动研讨会等,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经过三年的尝试与探索,“三区联动”机制对我区创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近期的调研结果表明:各部门和单位对“三区联动”的知晓率大幅提高,达到近98%,对开展“三区联动”机制建设,推动本单位工作的认可率达到近八成。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三区联动”机制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还需要深化和完善。我们将深化“三区联动”机制作为我们创建工作的重点和实验项目,做好、做透、做成品牌。
    三、深化“三区联动”机制的主要设想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广覆盖的终身学习的格局,基本形成资源整合的机制,基本形成创新的工作特色和优势,基本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建共享的合力,开创学习型城区建设的新局面。主要措施如下:
    (一)以“智”互补,深化校区与社区合作
充分发挥校区的智力优势与人才优势,借智借脑,为社区终身教育提供知识及智力支持;充分利用社区为大学校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实践基地,营造和谐人文的发展环境。
主要包括:完善社区公共设施及高校部分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制度;建立高校专家志愿者工作室;提供高校“智”源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高校讲师团进社区”活动;加强与远程教育资源的合作与开发;建立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实践基地;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提供公共服务见习岗位等。
    (二)以“创”互助,推动园区与社区合作
    社区为科技园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科技园区产业延伸发展和关联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和成长空间,利于创新、创业;园区为社区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为市民创新提供场所、创造条件。
主要包括:开展学习型企事业、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加强党员义工服务点建设举办创业指导及咨询活动等。
    (三)以“强”互进,加强校区与园区合作
    校区主要承担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能,为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提供知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科技园区重点承担科技孵化、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的职能,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大学师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和城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通过科技创新、价值创新、产业创新,建立高校知识创新与园区技术创新相互融合的创新联动。
主要包括:搭建凸现科教枢纽功能的公共交流平台;成立以岗位培训、技能竞赛、学习沙龙为主要学习形式的“流动职工学校”;举办各类人才、信息和科研成果交流合作会;形成规模化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组织深度汇谈活动;建设沪上最大创业示范园等。
    (四)以“ 优”互享,关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在广泛开展各类共建活动的基础上,关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推动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对社会效益好、作用发挥显著、公认度高的社会组织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进一步调动其参与学习型城区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相互开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格局,深化各类教育资源的融合共享。
    主要包括: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社会组织社区服务社会化探索;举办杨浦区学习节、文化节系列活动等。
    迈向学习型社会已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本着敏于思索、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要求,我们将不断深化认识,积极探索,立足区情,发挥联动优势,为积极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推荐专刊